含金礦石氰化浸出效果差的原因和解決辦法?
含金礦石種類很多。在常規(guī)條件下不能順利浸出(一般認為浸出率低于85%的),且用重選法也不能有效回收的為難選(浸)礦石,之所以難浸是因為如下幾個原因:
(1)礦石中有大量消耗氧、堿和氰化物的伴生礦物,如磁黃鐵礦、白鐵礦等,它們在氰化過程中,很易被氧化分解產生硫酸、硫酸亞鐵、堿式硫酸鐵、硫代硫酸鐵等,這些物質均與氰化物或堿反應,從而使大量的氧、氰化物和堿先于金的溶解而被消耗,妨礙了金的浸出。對這類礦石目前采用預先充氣堿浸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就是將礦漿氰化浸出前,在堿性介質下充氣(氧),同時攪拌,讓這些礦物有足夠的氧化、水解時間,使之轉變成氰化物不溶的氫氧化鐵,然后再添加氰化物浸出使金有效地溶解。
(2)礦石中伴生有砷、銻等的硫化礦。這些礦物在氰化溶液中被氧化,不僅消耗藥劑,而且其產物往往呈難溶化合物的薄膜,如亞砷酸鹽、硫代亞砷酸鹽、亞銻酸鹽、硫代亞銻酸鹽等,覆蓋在金粒表面,使得金難以溶解。
(3)金粒太細,呈亞微態(tài)包裹在硫化礦內或分散在其晶格上,很難用磨礦方法使金暴露,所以氰化浸出效果很差。
(4)還有一種含碳的金礦石,由于礦石中存在具有活性的石墨或有機碳等,它們會將已溶金吸附,重新沉淀下來,所以降低了金的浸出率。對這類礦石可視其含碳量的高低,用不同方法預處理。①物理法。利用碳礦物表面疏水性,當碳含量低時,浸出前加少量煤油或煤焦油,使之在炭表面生成覆膜抑制炭吸附金,當碳含量較高時應加油后將其浮選分離。②化學法。用焙燒法使碳氧化成C0和CO2氣體逸出,或在50~60℃下堿性介質中用次氯酸鈉在攪拌條件下使之氧化,然后再氰化浸出。
2011-01-22
更多選礦設備